1月15日,学校在图书馆六楼会议室召开微专业建设研讨会。校长颜晓红、副校长梅强出席会议,教务处相关负责人、微专业负责人和所在学院教学院长等参加了会议。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谦主持。
会议交流了两年来学校在微专业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、取得的成绩、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举措。各微专业负责人汇报了本专业的运行和建设情况,并就做好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。
梅强要求各学院和专业进一步提高认识,勇于开拓创新,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,适应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需要;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,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,推进线上课程建设、立体化教材建设;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;要持续改进工作,提高专业知名度,扩大专业影响力,提高学生修读积极性。
颜晓红作总结讲话。他指出,加强微专业建设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主动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需求,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优势,加快推进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的重要举措,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区,是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蓄水池。他希望各学院、各微专业坚持立德树人,强化“以生为本”和“产出导向”理念,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科竞赛,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,优选师资队伍,加强课程教材建设,增加课程和教学内容丰富度;改革课程考核方式,突出过程性考核,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;完善微专业建设与运行机制,加强制度保障和质量监控,做好微专业建设项目的验收与示范推广工作,确保微专业建设成效。
我校从2018年开始启动微专业建设工作,现已开设包括新国学、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、能源功能材料、智能汽车、新结构经济学等在内的13个微专业,目前修读学生约500人。(教务处)